
自起,北京的几所高校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响应。昨天,华侨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在华侨大学校园内举办了华侨大学第三届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活动,活动的主题为关爱自我,关爱别人。
活动中,大学生们平时里的一些心理疾病,尤其是寝室关系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得到了排解
焦点1、生活习惯难相容
采访中,记者发现,每一个大学生都在探寻朋友,但常常却处不好近期的朋友室友。宿舍的同学源于不一样的环境,有不一样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在这种客观的差异下,怎么样处置好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主任赵冰洁老师提醒每一个大学生,宿舍的意义不止是大家睡觉的地方,也是掌握与同学和睦相处的要紧课堂。
案例1、小黄是闽南人,晚上早晨都爱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北方来的其他室友却感觉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块指责他;而小黄却觉得,室友们不注意时间的学会,非常晚才归宿,严重干扰我们的休息和生活习惯。
案例2、用电脑的人敲键盘的声音大了些,甚至没用耳机而用音箱,都足以让欲睡不可以的人撩被而起大喝一声;还有些常常借着光亮煲电话粥煲到半夜,又不注意控制音量。诸这样类的摩擦不胜枚举,室友间也因此嫌隙日长。
赵老师(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主任)答疑:近距离的交往中,大家会出现一些自我服务倾向,即都以我们的文化背景、经验领会出发评价其他人,致使推断的偏差。于是总感觉自己在吃亏,还要自己来忍让,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可以够推己及人。
她建议,宿舍可以设置一个日记本,每一个人通过留言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温和而且有效。
焦点2、资金问题伤感情
案例1、舍友的生活费忽然短缺了,开口问小张借50块。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何好不借呢?小张犹豫中掏出了钱。但一个月的规按期限到了,舍友总也不提借钱的事,这钱不是不少,要了是否会非常伤感情啊,可是不要回来的话,自己生活费更不是非常宽裕小张心里为这钱矛盾极了,他纳闷:这钱如何就影响了交往呢?
案例2、寝室里除去小李外都买了电脑,大伙都设了密码仅供私用,而多消耗的电能却不是个人承担。对此种种,平常耗能少的小李不愿同意,于是跟室友们发生了争吵。
赵老师答疑:物质利益的合理均衡,有益于培养交往的心理平衡感。她建议,有哪些问题要尽量地不要憋在心里,最好客气地告诉室友你的顾虑,跟他们商量如何防止钱在交往中的负面影响。
另外,隐私问题也是寝室关系的一个焦点。学生小王跟宿舍的人大吵了一架,就是由于自己桌上的书被舍友翻了。小王找朋友诉苦:我就是不喜欢其他人碰我东西,不喜欢其他人看到什么舍友们也非常委屈:只不过想看你平常看的东西,如何就不可以了呢,哪有那样小气的人啊,何况咱们的关系那样铁。
赵老师答疑:交往中常会出现双重标准现象,一个是显性的、意识的,表明了解该如何做;另一个是潜意识的,无意识地抵消这种努力。她建议,应该头脑冷静,不要想当然地去触犯一些大伙都了解的忌讳。
焦点3、公共责任哪个来负?
案例一
公共卫生一直宿舍里最麻烦的事。都有责任总会被那样几个人理解成都没责任。作为寝室长的小刘就向我诉说了他的苦衷:大家寝室就是有一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打开水,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只懒,还常常要享受。
作为寝室长,开始想着帮他们多干点没什么,时间久了,感觉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何他们那样缺少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何他们该坐享其成?可他一管,不只起不到根本有哪些用途,反而使矛盾闹得更大了。
案例二
因为两间洗澡间配一台热水器,两个寝室的人不可以同时洗澡,小陈一下课就冲回寝室抢洗澡间,并以此为每天的必学课,别的要洗的同学只有等水重新烧热,心中一直对她不满。
案例三
小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因乱拉电线使宿舍扣分而与同室同学发生冲突,感觉人心难测,还有位女同学谈到丢东西,而自己无端遭到误解、猜疑后的气愤与伤心
案例四
小赵不喜欢同寝的小钱,于是收买小孙、小李,打造了一个小统一战线,软硬兼施,孤立小钱。
赵老师答疑
大家有一种心理倾向,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于是,人际互动就成为一种平等的循环关系,要么良性循环,要么恶性循环。她建议同学们用冷静公正的见地看待周围的人,表现源于己负责任的一面。这样种种的宿舍问题一直成为同学的困扰。赵老师觉得,其实,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就是和你朝夕相处的室友了。
赵老师提醒大学生朋友们,寝室关系并不难相处,重点还在于大家要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仁者,爱人关爱自己,是通过关爱别人达成的;有容人之量,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